IM 雨焰商行 x 阿波伯楊桃

阿波伯楊桃汁創於1960年代初期,現第三代經營咖啡與楊桃汁複合店面。

 

第二代楊桃姐:準備交棒給年輕人

從前我爸爸每天凌晨四五點就要起來備料,削鳳梨和切楊桃。楊桃來源則是要去找產地果農合作,記得在我小時候,爸爸和阿伯都喜愛騎機車,曾經有一次冬天他們騎機車載我南下,到臺南找果農,一次拿半年的錢要和果農打契約、談合作,記得冬天很冷,後座的我還穿著兩條褲子,沿途我坐在後面一直盹龜(tuh-ku,打瞌睡)。

除了堅持做著跟同鄉學來的做楊桃汁、鳳梨汁手藝外,一直以來,我爸爸都很願意幫忙來臺北打拼的臺南同鄉人,甚至曾讓從臺南上來幫戲台彈電子琴的姐妹,借住家裏。爸爸前後賣冰果廿多年,後來才結束冰店。而從前我爸爸拜把的、傳授他做楊桃汁手藝的阿伯,下一代也改賣臺南碗糕、不做楊桃汁了。

小時候的我,當爸爸叫我幫忙顧店,常常我都跑走,因為臉皮薄、惜面子,不敢做生意。哪像現在,看到什麼人,都知道應該要說什麼。我只希望喔,將做楊桃汁的這門手藝,好好傳承給我的下一代,放手讓年輕人用他們的想法去經營事業。

雨焰商行,煮任何東西都需要兩種必要元素,水跟火,也就是雨跟焰。

第三代黃彥超:只要那個區域有我喜歡的人在,就是好區

那時我們夫妻倆正處工作轉換期,考慮要創業或者再找一份工作時,看到丈母娘楊桃汁生意這麼好,我們兩人想說也試試看開一間店。原本打算開在永和,但第一次創業怕怕的,永和店租不便宜,便宜的地點都在難找的小巷子內。丈母娘曾說,有些店面一踏進去,你就可以想像得到,要開怎樣的一間店;就在我們找店面找了大約一年多,看到這家店面釋出,一看立馬就決定承租下來。開店前太太本來就有跟媽媽賣過一段時間的楊桃汁,加上原本我們就有喝咖啡習慣,成立了「IM 雨焰商行 x 阿波伯楊桃」。

開店時設想,客人楊桃汁喝久了會想喝咖啡,咖啡喝久了想喝楊桃汁,兩者都賣讓客人有輪替的選擇。本來就打算把楊桃汁當特色,一開始,楊桃汁業績大於咖啡,慢慢到近年,疫情期間外帶咖啡和來買咖啡濾掛包的人變多,反而咖啡業績往上升;咖啡項目在冬日好賣,楊桃汁則是夏日,這兩種販賣項目隨季節互補。疫情後也有不一樣的現象,有些患者想要舒緩喉嚨不舒服,會借重楊桃止咳潤喉之效,所以來買楊桃汁。現在我們做生意都要因應時事,不斷調整經營方式。

以前有段時間傳聞楊桃對腎不好,就逐漸沒什麼人要種。(編註:為腎臟功能不佳患者所應避免。腎臟功能代謝正常者,適量食用楊桃則不會產生影響。)楊桃雖然好種,後來因為不好賣,種了賣不了錢,導致經濟效益不高。楊桃品質也隨年改變,若要確保楊桃品質,可能需要設果園和設廠,但如此一來,投資風險過高。加上丈母娘自己煮糖、手工切楊桃肉,有很多前置作業,現在沒什麼人願意做這種費工的事,所以要擴大成加盟店經營也很困難,因為加盟店的作業流程要越簡單越好。加上物價飆漲,糖在漲,我們也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夠繼續賣楊桃汁。

但,只要還有楊桃,我們就賣,能做就做。我們開間小店過過生活還可以,沒有想要擴大事業,我們學著顧好這家店,做目前能做好的事,不求百年傳承或其他過分的野心。

開店以後才比較了解萬華,這裡比我以前念國中或大學時候,人口的流動性更高。萬華區以前是咖啡沙漠,咖啡廳難找。近年萬華從北到南,各種特色小店已經在整個區域開散,不像以前店家都集中在西門町與龍山寺附近,透過一些文化節慶舉辦,現在從北到南比較多人在流動,我自己因為參加「萬華老城咖啡香」活動,才比較頻繁走進南萬華。

萬華是座老城,有它重要的歷史價值。所有區域都是因為有人活動才會繼續運轉下去,只要那個區域有我喜歡的人在,就是好區,只是這裡剛好叫做萬華。

臉書:IM 雨焰商行 x 阿波伯楊桃

採訪/攝影:楊志雅、劉奕杰

整理:楊志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