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

觀察|瀨戶內國際藝術祭,小豆島《こまめ食堂》

我和Moe看完神樂表演後,決定慢慢散步從肥土山農村歌舞伎舞台走去食堂午餐,即便是五月底的正中午,陽光一點都不毒辣,整片山路風光尤其好,即使上坡路走來通體舒暢,一公里多的步行距離也不覺得難負荷。

左手邊山坡梯田錯落有致,路邊農車載著稻苗,看來應該是插秧的時節。農房遠看小小的塞在田邊,農人身影和插秧車也看起來小小的在田裡忙。右手邊下方有溪,沿著溪有一些作品像是王文志的大型竹裝置。

こまめ食堂座無虛席,外邊也有人排隊,原來都是已經提前預約的食客們等候入場。現場候位要兩小時,如果外帶飯糰套餐只要等40分鐘,於是我們下訂飯糰餐盒準備去附近野餐。這之間,我還是忍不住抓了櫃檯的蜜柑杯子蛋糕和新鮮橙汁的甜點墊胃,在太陽下走路後來一杯新鮮果汁非常解渴和幸福。

附近梯田「中山千枚田」是日本梯田百選,約有800片波形梯田引流優質水源,能夠種出最好的稻米,等候期間可至梯田散步,不管往上至梯田或往下至溪邊,常見柵欄,需要自行打開並隨手拴上,目的是為了防範野豬或者其他野生動物一路衝撞下山。(笑)

領到飯糰餐盒的我們立刻再往下切入小溪旁,在王文志作品附近找地方野餐。餐盒是一艘竹舟,在竹編藝術裝置旁邊享用竹製飯糰餐盒好像也滿合理的吧。兩顆白白胖胖的飯糰簡直可以分作兩餐吃,不愧是產地直送的米,好吃到不行,搭配現炸野菜滿出餐盒,那個炸馬鈴薯薯條和炸野菜大概是我目前吃過最好吃的炸物。在我以為炸物只有野菜時,底下還墊了炸魚片和高麗菜絲,裹一層鹽再下去炸的魚,肉質細緻很下飯,刺慢慢吃慢慢挑就好,也不會太困擾;這艘船裡還有小菜跟醃漬物,船載量根本太多(尤其我還貪心吃了小蛋糕和果汁),認真必須分作兩餐。

我親身證明,這個餐盒冷掉也美味。

在欣賞藝術品跟藝術品轉換之際的散步、吃食經驗,最能貼合在地風土民情,是大地藝術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我後來讀到,食堂經營者原本也是藝術祭工作人員,是策展人北川富朗鼓勵她運用手藝開店,解決來訪民眾的飲食問題,她才硬著頭皮開店,但沒想到收獲所有旅客的心和胃。

最近一直想到那個飯糰餐盒,用現地食材搭配當地景緻一起享用,簡直大地藝術祭的精髓,希望臺灣地方藝術節慶的策展人都能理解,融合周邊地方飲食才不只是配套措施,這件事和找到好作品置入當地,兩者重要性根本不相上下,好的飯糰餐盒也會是一件好作品。